中国威虎山雪村游记

发布时间:2017-05-13 06:58:34 点击次数:
12月5日,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里,皑皑的白雪映衬着火红的鞭炮,北国最美的观雪圣地——柴河威虎山雪村正式开园。

炊烟袅袅的山林村庄、满眼雾凇的山岭,以及壮美的林海源,时而狂风卷过天地茫茫共成一色….记者来到雪村时正赶上这里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着实领略了这飞雪连天的奇观。中国威虎山雪村位于柴河林业局卫星林场内,距离牡丹江市区112公里,这里的积雪期长达7个月,雪质粘稠,随物赋形,千姿百态,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米,素有“林海雪原”的美誉,是“穿林海、跨雪原”的绝佳去处,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英雄杨子荣追歼残匪的故事大多发生在这块土地上,革命故事广为流传,这里也成为多部影视剧作品的取景地,记者进山时也偶遇了前来拍摄的剧组。

 

说到如今的雪村就要提到一个人——郑吉林,这位卫星林场的场长如今多了一个身份,成了雪村的“村长”。来到了这里他用了最富当地特色的方式迎接了我们,两匹健壮的枣红马带着大红花伴着欢喜的音乐拉着雪橇把我们迎进雪村,雪村人在自家挂起大红灯笼,洁白如玉的白雪在大红灯笼的伴随下,温柔喜庆,幻化无穷。从卫星林场到如今的雪村,这里的伐木工人放下斧头锯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和他一起做着产业转型、思维转化的“加减法”。

自从去年停伐政策实施后,林场人员的谋生问题成了郑吉林的一块心病,他笑称影视剧中下岗职工的开会时情绪激动的场景如今全都发生在自己身上,看来艺术还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其实在2014年5月他就职的时候“雪村”的规划建设蓝图,就在他的心中开始绘就了。

自5月份卫星林场冰雪全部消融后,威虎山雪村深度开发工程便如期启动。在保持原生态景观不动的基础上,雪村南北大门及接待设施、自来水处理厂建设、五线下地、民俗村建设、宾馆改造、滑雪场改造升级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柴河林业局卫星林场依托自然资源,把木材产地变型为旅游景区,把采伐产业变型成旅游产业,把第二产业转换成第三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华丽转身。

 

卫星林场积极鼓励扶持林场职工发展家庭旅馆,借助旅游产业转型转岗,增收致富。现在林场已发展家庭旅馆20多家,接待能力达300多人,为了加强管理让“威虎山雪村”更加规范有序,林场根据家庭旅馆的接待设施和条件,分类确定100元到60元不等的住宿价格,游客可自主选择,由林场统一收费,再将收入分配给经营业户,这样既避免了经营户之间的恶性竞争、随意要高价,也让游客住的安心、放心,玩的开心。

 

其中有些村民为让自己家接待更多的客人,想“接房添瓦”,郑吉林不断做村民的工作,他说“雪村要做原生态核心旅游,村子必须保持原汁原味的小村庄拒绝商业化盲目扩张”。同时为了使林场的员工和村民能更快适应环境的转变提升服务能力,他组织大家去专业的旅游管理学校学习。

这里的雪对曾经的伐木工人来讲是最头疼的事,大雪封山想出门都难,如今这雪已然成了一笔笔财富的来源,曾经的工作枯燥乏味,放下了斧头锯当起导游、滑雪教练日子轻松又愉快,他们戏称陪游客一起“玩雪”就把钱挣了。

 

记者采访负责马拉爬犁的帅小伙“欢欢”说:“虽然现在没有伐木时候赚的多,但工作轻松了很多生活也十分有乐趣,相信这里会越来越好,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自然也就多了”。许多游客来过后都与他们还有“村长”成为了朋友。这里的人们依然保持了最原始的淳朴与热情,既是这片森林的卫士也是这里冰雪资源的捍卫者。

如今威虎山雪村以其原生态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人,原生态的雪景,淳朴的民俗,美味的农家菜,形成了林海雪原独具特色的乡村冰雪文化,林区人民用自然之美征服了天下游客,也时刻感恩着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