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虎山雪村:雪域新星耀雪原

发布时间:2017-05-13 07:00:28 点击次数:
此行的目的地是柴河林业局的卫星林场。柴河我没去过,卫星林场更没听说过,从同伴们那里得知卫星林场就是最近人们传说的新发现的“第二雪乡”时我才恍然大悟。今年《爸爸去哪了》掀起的雪乡狂热,已经让影友们谈雪乡色变,人们多么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只有原住居民、纯朴民风,没有浓郁商业气息和着意雕琢的雪色山村啊。据说卫星林场的雪形绝对与雪乡有一拼,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更带着满怀的希冀向卫星林场疾驶。

卫星林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柴河林业局威虎山国家公园的西南部,一处张广才岭虎峰岭的西侧,从哈尔滨走哈牡高速到达牡丹江后,直奔柴河,路上看到好多熟悉的地名:威虎山、夹皮沟、杨子荣,小说《林海雪原》的主人公杨子荣、高波(邵剑波)就是在这柴河的黑牛背林场和二道河林场的施来区这片土地上牺牲的。感慨着当年东北抗联部队穿梭在这片深山老林里,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忍受严寒与饥饿度与土匪周旋的。

从柴河去往卫星林场便开始走进山路,这条路有80多公里,路的两旁是茂密的山林,我最喜欢的是那段高大笔直的白杨树,让我不由得想起茅盾的《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树。”这里的树绝对可以配得上茅盾的这个描写。

几乎到了公路的终点便到了卫星林场。走进卫星林场的大门便看到路两面高高的积雪,卫星林场目前只住了一百多户人家,可以看到很多人家是大雪封门的,原来很多人家是夏天回来住,冬天便住到柴河的楼房便于取暖。因为人烟稀少,所以有些人家的院子里的雪可以到腰那么深,发现有家篱笆墙上卧着一条雪龙,仔细端看了半天,感觉它更像一只恐龙,静静地伏卧,还有一只像是搭垃着尾巴、又像似在使劲要冲出那个小院。随物俱形的雪你感觉它像什么,它就是什么,这个时候你尽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赋予这雪以灵魂,因为它们的生命可能就是几个月,明年的雪不知道会让风雕成何物。

站在山坡上看夕阳下的雪村,一半暖意,一半清冷;暖的是阳光照耀的山林,冷的是山坳里的民居。这画面有点像油画与水墨画的结合,天然的大笔是最好的艺术家,它的创造力总有着让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

雪村的夜很幽静,幽到只是有一条路上亮着的几只灯笼,静到你只是偶尔听到几声狗叫声。这便是林区人的生活,没有修饰,没有装点,一副素面朝天的样子。

清晨六点多我们在山坡上等待日出时,弯月还挂在深蓝色的天上。天色已经亮起来时,太阳还躲在山后没有露脸,我们嗅着炊烟微炝的味道等待着阳光把缕缕炊烟映照。趁着这样短暂的空隙我放下相机慢慢地品味了下这个还处在半睡半醒的小山村,现代生活的改善是人们住上宽敞的砖瓦房,夹上整齐的樟子有个高大的门楼和威风有大门,而作为游人摄影人最喜欢的是那些老得掉渣的木房子和风吹雨淋多年的篱笆墙,这便是原始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冲突。

 

这个清晨,我走在雪村的山坡上远望,我穿行在雪巷里东瞧西看,我突然有一种穿越的感觉。那个洋井不是我小时候压过的吗?冬天怕把井冻了得把井抽子缷下来,用时再安上,压水前得倒上点水先引水;那院子里挂着的衣服还冻得硬梆梆吧,小时候没有甩干机洗完衣服怕滴水就先晾到外面,边冻边风干得差不多了再拿回屋里继续晾干;那爬犁、冰流、窗花,甚至外面的厕所看着都让人亲切,想起每次上厕所都要冻得够呛,进屋就跳在炕上把脚伸到火墙上热乎热乎,那时也皮实,冻得鼻涕拉瞎的也很少感冒,天天都是如此,家家都是这样,就是一种习惯了。

威虎山雪村位于山坳的位置注定它的日出不会特别的璀璨,威虎山雪村住户的稀少也不会家家都燃起炊烟,一些勤快的人家已经清扫了房顶,让房上的雪变得参差不齐,有的雪檐已经开始脱落,阳面地方的雪已经变黑,但威虎山雪村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妇一样,即使把脸抹上锅灰也掩饰不了它的清纯和美丽。这样的美是雪藏不住的,在雪村我们遇到了一个专程来旅游的美国小伙子,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四天了,还遇到了广东电视台的采编,他们也在这里拍了三天了,雪村对于他们来说无疑于发现了新大陆,对这里纯朴的美迷恋不已。

对于卫星林场,有人称它是新雪乡,有人叫它北国雪镇,还有人说它是雪域之星,其实卫星这个名字不但响亮,还非常具有预见性,朋友们一致认为称它为威虎山雪村比较合适,地域加特色。相信,威虎山雪村就是一颗已经发射出的“卫星”,它很快就会成为林海雪原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